為進一步提升防震減災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南京市地震局在2013年申報省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及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工作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政策支持,探索發展模式,推廣特色經驗,力爭2014年在該項工作中再獲豐收。
  各區積極響應,全市50餘家單位申報地震安全示範社區等項目
  日前,南京市地震局根據省地震局《關於進一步做好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創建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的精神,提前謀劃,統籌管理,對全市各區符合“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地震安全示範社區”條件的相關單位進行了摸底調查,各區均排出一批有基礎的單位將分別申報省級以上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地震安全示範社區。
  為了鼓勵支持防震減災特色平臺建設,南京市地震局將對去年已獲國家及省級相關稱號的單位以及今年符合條件的申報單位給予每家總數不超過5萬元的經費支持,以促進各單位防震減災工作的開展。市地震局還將在唐山地震紀念日期間開展科協大講堂,邀請省地震局專家作“基層組織如何在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和地震應急中發揮作用”的專題講課。
  南京少兒地震科普館升級改造,滿足學生多元需求
  6月26日,山西路小學南京少兒地震科普館舉行新館開館儀式。省市地震局、市教育局以及區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出席儀式,鼓樓區部分學校校長和師生代表也前來參加活動。山西路小學地震科普館從去年開始進行升級改造,利用最新數字化聲、光、電技術,打造屬於孩子們自主探索研究學習空間,使得該館在技術支撐上有了更大的發展,進一步滿足少年兒童求知、認知、學知的需求。
  南京市地震觀測項目介紹——地下流體觀測
  大地震之前,震區範圍的地下含水岩石在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受到強烈的擠壓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佈,出現水位的升降和各種物理性質和化學變化,使水變味、變色、混濁、浮油花、出氣泡等。震前地下水發生的異常變化,是一種很重要的地震前兆現象,是目前預測預報地震的重要手段之一。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地震前,周邊地區曾出現了大面積的地下水位上升變化。在枯水的冬季,先後有400多口井出現水位升降、翻花冒泡、變渾變味等現象,並從分散的四周逐漸向海城、盤錦等地集中,隨後海城發生7.3級地震。南京市浦口台水化觀測及新模範馬路蘇15井水物理觀測等都屬於地下流體觀測項目,在我市地震監測預警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鏈接>>>
  問:發生地震該跑還是躲?
  答:目前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內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高樓里,跑出來更是不太可能的。但若在平房裡,發現預警現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爭跑出避震。  (原標題:南京市啟動2014年防震減災 科普示範學校等特色平臺建設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o65qoue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