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3月20日,出事企業所在的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曾召開全區安全生產會議,組織各企業負責人觀看事故警示片;
  4月16日,與昆山一江之隔的南通,也發生了一起粉塵爆炸事故。之後,有關部門也緊急部署,要求省內各地企業排查隱患;
  7月初,江蘇省安監局相關負責人也曾到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聽取當地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體制、機制及機構能力建設情況彙報,並檢查了部分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情況。
  回望這些“部署”“措施”,再看看這場特大事故,幾乎所有人都在追問:為什麼“警鐘長鳴”之下,還是釀成瞭如此慘烈的悲劇?我們的“警鐘”是不是只停留在口號文件中、電話傳達中,而沒有真正“敲”在實處?我們的工作檢查、監督機制是不是走了形式、留了死角?我們的企業是不是只是錶面應付、陽奉陰違?如果相關企業真正能吸取其他地方的教訓,真正做到“功夫在平時”,在各個安全環節上嚴防死守,又何至於引發如此重大的事故?
  這些災難所反映的深層問題是一樣的。在奔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理應有更多的安全意識、更好的防範能力,理應有更強的責任心,更到位的監管方式,避免這些事故的發生。
  (作者:王偉健 摘自昨日《人民日報》)  (原標題:昆山慘劇“不該發生”的何以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o65qoue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